导 语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凶恶“杀手”,总是悄然来袭,让人措手不及,具有极大杀伤力。
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
但治疗率、控制率不理想
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45亿。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却不高。很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早期没有症状,故不仅从未监测过血压,甚至出现了高血压引起的相关心脑肾并发症还不自知,以至于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和潜在患者人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和增进血压长期有效管理的意识至关重要。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作为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肾衰竭等疾病。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降压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上述症状,更主要是为了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轻度高血压病人,可以不必服用降压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从现有的治疗条件看来,高血压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控制的,不必精神紧张。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期患高血压病的人,要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以免发生脑血管、心血管意外。自备一个血压计,本人或家人会操作使用,对合理用药,观察血压变化大有好处。
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1.少吃盐
平时我们吃饭时,钠的摄入普遍较多,为了预防高血压病必须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同时注意改善膳食结构。
2.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应减肥。在改变饮食的同时,还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健身操等,以促进热量的消耗。在减重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有人通过吃极低热量的饮食或完全饥饿来达到迅速减肥的目的,是不可取的方法。
3.戒烟
吸烟可使血压升高,更重要的是,吸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吸烟的人应争取戒烟。
4.限制饮酒
所有的人都应限制饮酒量,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少于15克。如果有饮酒习惯,又发现血压升高或者是体重超重,都最好戒酒。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应该时时告诫自己,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6.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适合自己的运动要长期坚持下去;年龄较大者,适合低强度的运动项目,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

7.增加钙的摄入量
我国人群钙摄入普遍不足,多数仅达到供给量(800mg/日)的一半左右。为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应保证钙的摄入。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在开始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应接受3~6月的以控制钠盐摄入和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治疗阶段。
2.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3.治疗方案应考虑年龄、性别、职业、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素,坚持个体化原则。
4.治疗过程应防止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器官灌注。
5.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原标题:《这种恶病2.45亿人已患,现在还不警惕健康就要出大问题!》
阅读原文
这是水淼·Eyou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10-27 19:42:52)